苏作红木文化、南通浅浮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隅,在一代代紫翔龙人的传承发扬下历久弥新。
我们用自己的汗水赋予它崭新的时代精神,我们用全新的理念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,我们用一颗颗匠人之心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精雕细琢中得以鲜活。
(▲ 中华木作大师--紫翔龙首席雕刻大师 薛爱民)
苏作木雕最大特征就是平面感较透雕和圆雕弱更强,因而更具有绘画性,并对雕刻纹饰的题材内容、结构造型、画面布局都特别考究,在施刀雕刻上,浅浮雕采取层层堆砌,处处叠加的雕饰手法,画面繁缛,雕刻深厚,尽显巧饰的奢华之气。
(▲ 中华木作大师--紫翔龙首席雕刻大师 薛爱民)
作为苏派家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浅浮雕诞生于清代晚期,并从“小木”(家具制作)中分离出来,成为精致家具和小件门类的“巧木作”。
与苏派雕刻技艺一脉相承的浅浮雕流派,在工艺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:
1、对勾线要求严谨。浅浮雕常用以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加强画面的立体感,并采用绘画的描绘手法,或者透视、错觉等处理方式来营造比较抽象的压缩空间,有利于加强浅浮雕适合于平面载体的依附性。
2、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。这是西方美术的《构图学》引入传统雕刻领域的产物,匠师在落刀前必须研究在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——高、宽、深之间的关系,以及如何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,从而增强浅浮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。
3、图像刻画传神。浅浮雕作品要做到图像比例精确,刻画形象生动,营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、充满生机的艺术形象。例如人物与动物的形象需要做到复杂的动势结合,表现出生命的张力,让人们读懂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,使整幅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。
4、格调清秀淡雅。在雕刻过程中,尽可能保留原木天然的纹理色泽,追求一种天趣文心、清秀高雅的艺术格调。
紫翔龙《十二名犬》浅浮雕系列挂屏,更是将浅浮雕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。以清代宫廷画家、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世界名犬系列名画为蓝本,采用“通派浅浮雕”的全新技法,精心雕绘而成,主体呈现了这幅名画作品。
《十二名犬》挂屏的雕刻,突破了往常只有鸟禽翎毛雕刻的局限,大胆将瑞兽等多种动物为主题肖像,名犬们或仰或俯,或溪边饮水或星夜慢行,形态表情各式各样。
以手触之,甚至可以感觉到毛发的细腻纹理。青石的细小孔洞,路面的坑洼不平,花草树木的叶脉走向,每一副都似一张写意的山水画。
正是由于紫翔龙浅浮雕艺术研究所开发的“通派浅浮雕”技法,对传统木雕技艺的创新突破,《十二名犬》作品于2015年被北京恭王府永久收藏,为整个木雕工艺界争得了荣誉。
紫翔龙秉承“传承经典 · 缔造非凡”的企业文化,传承、挖掘、开发、创新浅浮雕艺术,让祖先留下来的独门艺术再现荣光。公司拥有50多位资深匠师……雄厚的实力为复兴浅浮雕艺术奠定了基础。
成立紫翔龙浅浮雕艺术研究所,践行“慢工出细活,细活出精品”的制作理念,紫翔龙就是要让每一件作品都蕴藏着前人的智慧,后人的思想。